龙三公子博客 - 让自己的内心藏着一条巨龙,既是一种苦刑,也是一种乐趣!
龙三公子博客是一个草根站!一个业余电脑爱好者的独立博客,博客内容综合,主要有电脑网络、健康养生、日常生活等!

青史留名的错别字里的学问及艺术(1)

    错别字,顾名思义是指错字和别字。在古代也称作“白字”。所谓“白字先生”,就是经常读错字或写错字的人。错别字的出现,原因有主观的,或者说是没文化,也有客观的,或者说是太有文化。主观原因是自己不重视,认字不细心,不会写也不查字典,粗枝大叶,草率从事。客观原因是汉字本身很复杂,难认、难写、难记。但不管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,其影响好坏都是不容忽视的。凡事总有例外,有些错别字却青史留名,成为千古佳话。但到底有没有错?看了下文你顿时明白:

青史留名的错别字里的学问及艺术(1)  汉字文化 错别字 书法艺术 第1张

天下第一错字

 地点:承德避暑山庄

 错字:避暑山庄——“避”右边的“辛”多了一横

 典故:

 之所以说它是天下第一错字,因为它是由皇帝亲笔御书,题写于康熙五十年,且悬于国家重要场所的门前。避暑山庄正殿大门的匾上面写着“避暑山庄”四个镏金大字,为康熙皇帝的御笔,字体浑厚、有力,虽历经几百年仍熠熠生辉;匾额四边镂空雕刻着纹,古朴、厚重,精美绝伦,分外醒目,是难得的精品。仔细观察时会发现,“避暑山庄”的“避”字右边应是“辛”字,康熙把“辛”字多写了一横,成了错字。好好的字多加一横到底是笔误还是另有用意呢?

 康熙多写一横,臣僚应该当即看出来了,但皇帝是金口玉言,谁也不敢提醒皇帝写错了,结果就造就了这天下第一错字。

 在清代,承德避暑山庄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场所,皇家接待各少数民族的首领,如蒙古、西藏、新疆等,都是在避暑山庄,不知那些首领们看到这个错字会作何感想。

    据说后来的乾隆皇帝看出了问题,于是用满、汉、蒙、藏、维五种文字,另题写了一块没有错字的“避暑山庄”鎏金匾,挂于内午门上。

    还有一种“书法说”。 关于“避”字中“辛”字下面多了一横,很多专家认为这并不是错字,在咱们古代书法中就有这样的写法,古人管这种写法叫做“添笔”或“缺笔”,多是为了避讳或者其他原因,并不是写错。

    也有说是皇帝,故意“写错”,表示皇帝之路太辛苦。康熙皇帝8岁登基,14岁亲政,他的一生,有太多的功绩—智擒鳌拜,平定三藩,稳定西南,驱逐沙俄等等,可以说,康熙的一生非常“充实”但也非常辛苦,因此,“避”字的“辛”多一横,寓意康熙皇帝这一生走过了一条辛苦之路。确实,从历史的角度来看,1703年的康熙皇帝,已经取得了个方面的胜利,收获了经济的、科技的、文化的辉煌成果。建筑避暑山庄,乃是为了显示他对未来目标——“万世缔构”的自信。因此,康熙亲笔题写,并将其“避”字写成了“避”(辛字下多一横),有意多写了一笔,并没有人怀疑他写了错字,却引得多少饱学之士猜想他当时的心态。其实,可以说这也是康熙在平了`三/“藩”,把他关注的重点转向北边陲后自信的一种顺便的流露。 

    从史料记载来看,康熙皇帝特意加了一笔,康熙“造字”,是他认为:“此是避暑之避,不是避难之避”。 原来,皇上是忌讳“避”字有“逃避”的意思,不吉利,所以大笔一挥加上一横,这样就没有“逃避”之意了。

    还看到一种说法,这也是在网络上流传最多的。说这“避”字是当年康熙皇帝真的写错了(据说当时的官员还专门去修改已有的书籍中出现的避字进行重印),但是皇帝写的,众大臣也不敢多言,所以就任由这块牌匾这么写了。但是此种说法漏洞颇多,本君我还是觉得不太可信,一来当年康熙在朝时,大臣们并不是每个人都不敢“谏言”的;二来康熙乃千古一帝,满汉文化皆通,他写这个字一定有自己的深意。

    在清代两个“避”字可同时使用,无论哪一种写法都是正确的,是一种异体字现象。在这里康熙皇帝可能也是为了追求书法美才这样写的。 

    其实: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,流传至今的《唐写本唐人选唐》中,李白诗《古蜀道难》:“朝避猛虎,夕避长蛇。”两个“避”字均多一横。唐崔孝公墓和敦煌经卷P.3742《二教论》中,“避”的碑别字和敦煌俗字右边辛下也均多出一横。康熙饱读汉文诗书,没有深厚的汉学功底和书法技艺是不可能完成的,康熙皇帝还是很自信这一点的。绝非笔误而是有所来自。 

青史留名的错别字里的学问及艺术(1)  汉字文化 错别字 书法艺术 第2张

 最有说法的错字

 地点:杭州西湖

 错字:花港观鱼——繁体“鱼”字四点变三点

 典故:

 “花港观鱼”碑,也是康熙皇帝的御笔,“鱼”字少一点是“有意写错”。

 康熙信佛,有好生之德,题字时他想“鱼”字下面有四个点,四点代表“火”,鱼在火下烤,还能活吗?于是有意少写了一点,三点成“水”,这样鱼便能在湖中畅游,潇洒地活了。后来,乾隆下江南时,还曾和诗一首:“花家山下流花港,花著鱼身鱼嘬花;最是春光萃西子,底须秋水悟南华”,刻在碑后,成为一段佳话。 

  《说文解字》:“鱼,水虫也。象形,鱼尾与燕尾相似。”段玉裁注:“其尾皆枝,故象枝形,非从火也。”甲骨文的鱼字极似此形。康熙虽未见过甲骨文,但奉敕成书的《康熙字典》他则十分熟悉:四点绝非都代表火,鱼字如此,“马、鸟”繁体字亦如此。像多出一横的“避”字一样,少一点的“鱼”字古已有之:抄写于唐永隆二年(681)二月十九日的张平子(衡)《西京赋》“鲸鱼”“鱣、鲤、鲔、鲵”,鱼下皆三点。束广微(皙)《补亡诗》:“鱼游清沼,鸟萃平林 ;濯鳞鼓翼,振振其音。”“鱼鳞”二字鱼下亦均三点。 

 早于此的《魏张玄墓志》和敦煌经卷 S.78《失名类书》、S.6825V 想尔注《老子道经》。“鱼”下皆为三点。康熙只是选取了古人所用生僻字来题写碑文而已。 

    所以说鱼在火上烤杀生一说都只是“小说家”之言。

    在杭州“苏堤春晓”景点的碑上文字,也是康熙帝御笔亲题的,但文革时被毁坏了,后补修重立。当年的“苏”字和“堤” 字都是错字。“苏”字是草头之下,“禾”右“鱼”左,而碑上的“苏”字却是“鱼”右“禾”左。传说苏东坡特别爱吃鱼,每次吃鱼的时候,如果侍者把鱼放在左边,他可以把整盘的鱼吃完,如果放到右边则生气,因为苏东坡是“左撇子”,所以康熙故意把鱼写在右边,以此纪念苏东坡;而“堤”字则把“土”旁写成“耳” 旁。一是因为中国文字讲究象形,“耳”的字形与苏堤的地形相似;二是意境贴切,在苏堤上可以听到六种声音:鱼跃水声,风吹柳声,鸟儿鸣声,知了蝉声,蟋蟀叫声,游人步声。后来碑上这两个字被编入《康熙字典》。

青史留名的错别字里的学问及艺术(1)  汉字文化 错别字 书法艺术 第3张

 最富哲理的错字

 地点:江苏扬州大明寺平山堂

 错字:在江苏扬州大明寺的平山堂,正堂右边的“坐花载月”匾额,是民国初年著名的宁夏“三马”之一马福祥所题;左边的“风流宛在”匾额,“风流宛在”——“流”字少一点,“在”字多一点

 典故:

 在江苏扬州大明寺的平山堂,正堂左边的“风流宛在”匾额,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,据说刘坤一是为追念曾在扬州主政的欧阳修所作。

 原来,历史大名人欧阳修在扬州时是个“风流太守”,在风情万种、色艺双绝的扬州美女石榴裙下曾弄出了不少韵事。当年每到夏天,欧阳修就会在平山堂大宴宾客,请来美妓助乐。为了营造气氛,还从百里之外的邵伯湖采摘来了大量的盛开荷花,插在来宾座旁边的画盆内。然后起鼓奏乐,一朵荷花在宾客手中依次传递。当鼓乐戛然而止时,荷花落在谁的手上,谁就得饮酒一杯,作诗一首,摘一片花瓣扔到地上……常常深夜不歇。“击鼓传花”的游戏,据说就是因为欧阳修的这段风流韵事而传下来的。

 错字如果是“有意错”,书写者都会附会出自己的道理。刘坤一把“风流宛在”中的“流”有意少写一点,“在”字多一点,意思不言而喻,希望少点风流,多点实在,极富哲理。同时曲笔点出欧阳修当年行为上不检点。这样的字,错得恰到好处,所以至今也无人说三题四,与杭州西湖湖心亭石碑上乾隆皇帝手书“虫二”(意思是“风月无边”)两字,有相似的奇思妙境。 

   其实上面的说法也是“小说家”穿凿附会的无稽之谈。 

   “流”字右旁少一点乃古籍写本甚至刻本中不胜枚举之字。如上引张衡《西京赋》中“流景内照”,李白《瀑布水》中“挂流三百丈”,王昌龄《梅道士水亭》“名流即道流”,比比皆是。敦煌经卷 S.388《正名要录》中的“流”字亦如此。作为诸生出身的刘坤一,写此字只是信手捻来。“风流”二字并非贬义词,既然前面已云“追念”,后面再作“微词”说解,这在逻辑上也说不圆满。 

 “在”字,“从土,才声”释义:存也。是《说文》的解释。而“土”字敦煌经卷中常常在右侧两橫间多加一点。这在英人斯坦因 (S)、法人伯希和(P)、俄人奥登堡等所盗藏的经卷中均可见到。多此一点的“在”字,见于敦碑016《自在王菩萨经》和《魏丘哲妻鲜于仲儿墓志》。也非刘坤一创制。 

青史留名的错别字里的学问及艺术(1)  汉字文化 错别字 书法艺术 第4张

 最令人叫绝的错字

 地点:山东曲阜孔府

 错字:山东曲阜孔府,可以说是天下最有文化的地方,但游人到孔府,未进大门便能看到特别明显的错字。孔府大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“圣府”匾额,两侧有一副楹联。此楹联是这样写:“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,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”,上联中的“富”字少上面一点,宝盖头成了秃宝盖。再看看下联中,也有一个字写得极不规范:“章”字下面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。 

 典故:

 对于孔府这两个错字的来历,也有传说。据说这是神来之笔,系仙人指点。相传在孔子第42代孙孔光嗣成亲那一天,恰有神仙路过,碰到了府前影壁上写的“富”字。神仙把“富”字上的一点抹去了,孔家怪之,神仙道出了玄机,称孔家不宜过富,要“去一点”。据说这以后孔府凡书写“富”上面皆无点。 

 “章”一竖通天,又是怎么一回事情?据说与大才子纪晓岚有关。当年纪晓岚应邀给孔府写联,但“章”字就是写不好,写了多遍皆不满意。纪晓岚索性放下笔,去休息了,不一会儿进入梦乡,纪晓岚看到有一老者在他写的“章’字上划了一笔,成了破“日”之状。纪晓岚当即醒来,得了灵感,挥毫泼墨,把“章”子的一竖写出了头,意境下子全出来——“文章通天”,用在孔府的大门上十分贴切。 

 最有文化的地方怎么弄出这笑话?其实这不是笑话,而是最有文化的错别字之一。原来错字的妙处在于:“富”不出头,意思是“富贵无头”;“章”字下的一竖出头,则表示“文章通天”。

 两个错字,一下子就体现孔府这个非常门第的身份,不只没有人说它是错字,游人明白后反而连连叫绝。

    其实,以上说法也不过是一种“戏说”。头上无点的“富”字早在1500多年前就出现在北魏衮州刺史元弼的墓志铭上。在敦煌经卷中096《双恩记》中也清晰可见。清代著名书法家金农、何绍基、童大年都写过无点之富。至于“章”字,民间所云“立早章”实为误解。《说文解字》:“章,乐竟为一章,从音、十,十,数之终也。”可见最初的“音十章”是音乐术语,之后才泛指文章。清代著名书法家吴大澂、丁敬、邓石如、赵之琛、莫友芝、俞樾等人都写过下面一竖通至上面的“章”字。恐怕很少有人会想到“文章通天“的含义。 

打赏 青史留名的错别字里的学问及艺术(1)  汉字文化 错别字 书法艺术 第5张支付宝打赏 青史留名的错别字里的学问及艺术(1)  汉字文化 错别字 书法艺术 第6张微信打赏
爆品精选

标签: 汉字文化 错别字 书法艺术
分类:琴棋书画| 发布:龙三公子| 查看:2920 | 发表时间:2017-01-10
原创文章如转载,请注明:转载自龙三公子博客 https://www.mybabycastle.com/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mybabycastle.com/post/1024.html
已经有 ( 0 )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,你也评一评吧!  

Design By XvDesign.Com | Power By Z-BlogPHP 1.7.3
点击关闭
  • 联系客服